如果沒有較高的逆商、強大的心理素質及高度抗壓性,他恐怕早就尷尬地退場走人了。
這也說明中國處在與西方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時空和觀念秩序之中。然而,這位研究西方歷史頗具深度和廣度的學者,一旦論及中國議題,立刻顯得隔膜和陌生,頻頻出現嚴重的錯誤和謬論。
英國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不僅是極少數能橫跨學術、媒體和金融三大領域的學者,還是著作等身的「明星歷史學家」,他出版的十五本書大多都是暢銷書,包括《帝國》、《文明》、《巨人》、《貨幣崛起》和《戰爭的悲憫》等。中國流亡知識分子的象徵性人物劉賓雁曾經在六四屠殺之後樂觀地指出,喪盡天良的中共政權將在三年到五年之內崩潰。若中國經濟放緩,老百姓對政府將開始理想破滅,正如蘇聯東歐當年。他應當讀一讀流亡德國的中國作家廖亦武對艾未未的揭露,艾未未不是中產階級的代表,而是典型的「紅二代」。」而弗格森此前在《文明》一書中指出,一種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文明,必須同時具備「六大殺手級應用」(競爭、科學革命、法治和代議制政府、現代醫學、消費社會、工作倫理),缺一不可。
弗格森在近期發表的一篇題為《外來的力量將推倒中國的防火長城》的文章中預言,儘管中國的領導人決意避免重複蘇聯的錯誤,中國的防火長城將在未來十至二十年一如三十年前的柏林圍牆般倒下,外國的壓力將會加快這個進程。他多年集中研究「帝國」問題,曾經在一次訪談中說:「近二十年來,我花了大量時間深入瞭解權力的本質和戰爭與和平的原因。就在此時,紐倫與艾倫發現彼此相愛,但上流社會的拘謹,使他們難以掙脫。
但上流社會卻更綁手綁腳,拘束更多,也更不自在。透過鏡頭,我們可以一窺那個時代人類的交流方式。但當時紐約上層社會,仍非常講究貴族的禮儀與道德,名譽重於一切。導演技術可說馭繁於簡。
各種文化娛樂,也在工業化的推波助瀾下開始普及。因為美國新教徒文化的限制,某方面來說,在道德上比歐洲還要保守。
故事呈現美國紐約1870年代,上流社會的三角戀情。但他做為家族領袖,責任無法說放就放,艾倫也不願意讓紐倫為了自己放棄一切。電影元素包括了改編自文學名著,奢華典雅的美術設計與服裝設計,呈現貴族社會的華麗與哀愁。一次在紐倫壓抑不住愛意,決定放棄跟梅的婚約,藉故想跟艾倫告白時,他走到河邊的堤岸上,要對艾倫一述衷情。
而在當時保守的上流社會中,離婚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將會為眾人排擠。這讓艾倫感受到紐倫並非有犧牲一切的決心,自然也不會真正的回應他的愛。片中最動人的幾個情境,正在是上流社會的壓抑中,透過紐倫跟艾倫的拘謹互動的情境,來影射那因為環境而無法結合的,真正相愛的戀人的苦痛情結。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他的風格,就是「暴力美學」四字。
《純真年代》則是完全不同的電影。當她知道紐倫的拘謹性格,以及他所肩負著家族與紐約社交圈的期待時,她不敢為了自己的愛情把紐倫給拖下水。
大眾的識字率提高,購買力增強,並能接觸過去只有貴族才能享受的娛樂,例如閱讀,運動或時尚娛樂。透過大銀幕的呈現,與所有演員的絕佳演技配合下,讓人完全投入故事當中。
他們有錢有閒,沒有物資匱乏的問題,也沒有具體需要煩惱的事情。他與自己的未婚妻梅論及婚嫁,人人稱羨。他使用中景深與近景的鏡頭切換,用那個時代的人的速度,來移動畫面。如果拿掉導演名稱,叫人想上100年也猜不到這是馬丁的作品。《純真年代》忠實呈現1870年代美國上流社會的縮影,步調十分典雅而緩慢,所有的演員在一種拘謹的模式下,呈現電話、汽車與電影尚未發明或普及,人類尚未全面進入現代化的馬車時代生活。這並非上流社會才有的狀態,連庶民也是如此。
他慣用快速運鏡與蒙太奇的剪接,並用個人語言,呈現美籍義裔的人文情境。這可說是片中最關鍵也相當平淡的場景,它暗示了紐倫受到出身背景與環境的影響,讓他無法像艾倫那樣為了自己抵抗一切,其中隱藏的暗示也是。
馬丁史柯西斯的《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The Age of Innocence),改編自美國首位普立茲文學獎女性得主Edith Wharton的同名作品。紐倫表面上迎合他的環境,但骨子裡卻非常反叛。
艾倫也不在乎,她只想要自己的自由。但艾倫終究沒回頭,他也沒去跟艾倫說話,就這樣回去跟梅完婚。
這個趨勢在20世紀全面開展,使貴族這個群體逐漸踏入歷史。就戀愛來說,不太會出現當代人一兩個月的快速戀情,連訂婚都必須花上幾年的時間,來觀察對方是否合適才婚嫁。自從資本主義興起後,歐洲各國在戰爭與革命後,皇權逐漸瓦解,過去封建時代的貴族江河日下,地位被以商業致富的資產階級取代。在本片之前他以《計程車司機》、《殘酷大街》、《蠻牛》、《四海好傢伙》等片奠定他的影史地位。
但資產階級在有錢之後,卻嚮往過去封建貴族的文化地位,並承襲他們的品味與規範,將原本庶民與貴族的地位翻轉,繼而取而代之。《純真年代》呈現的,就是這些最後貴族面對愛情的方式。
一旦建立一個關係就會較為漫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鏡頭跟隨人物的視角,緩緩的投射到整個情境的角落。
時尚娛樂,聲色享受,如同幾百年前封建時代的貴族那樣,愛情與八卦成為生活的重心。男主角紐倫,身為紐約兩大世家的男丁,自小就是非常拘謹,絕不出格,是人人稱讚的得體人士。
他寧願放棄一切,帶著艾倫遠走高飛。Photo Credit: The Age of Innocence (1993) IMDb1850年代的上流社會,是人類最後的貴族世代。但他卻不自覺地愛上了梅從歐洲回來的表姊艾倫。艾倫從小就特異獨行,在歐洲經歷了一場不愉快的婚姻後,逃回紐約,並考慮離婚。
許多手部腳部與動作的特寫,也凸顯了一種上流社會的優雅氣氛,讓整個鄉土劇三角戀情的情節得以昇華,成為一個頗具時代性的民族誌式紀實。他看到艾倫背對著自己看著河景,拘謹矛盾的他把自己的情感交給命運,決定只要艾倫回頭,他就要跟艾倫在一起。
他們就為了愛情彼此讓步,因而釀成真正的悲劇。任何出格的舉動,就會遭人指指點點。
這是一部非常不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電影,也是他向維斯康提《無辜者》致敬之作。所以他們會將生活的重心放在自我的完成之上。